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3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小儿多动症的相关知识 - 数字报刊系统 谨记抗生素不是万能药 小儿多动症的相关知识 心脑健康,从现在开始预防 帕金森病,你真的了解吗?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儿多动症的相关知识

作者:兴安县人民医院 唐美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其中,小儿多动症(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它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还可能对孩子的社交和日常生活造成困扰。作为家长,了解小儿多动症的相关知识,对于帮助孩子克服这一困难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多动症的基本概念、症状、原因、识别方法以及家长应对策略,希望能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认识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顾名思义,就是孩子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和冲动行为的一种障碍。这些症状并不是偶尔出现,而是持续存在,且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孩子可能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项任务,容易分心,经常忘记或丢失东西。在课堂上,他们可能难以跟随老师的讲解,经常走神或做小动作。

过度活动则是另一个显著的症状。孩子似乎总是停不下来,喜欢跑来跑去,即使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也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可能经常打断别人说话,或者在不适当的时候插话。

冲动行为也是多动症孩子的一个特点。他们可能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经常做出一些不经过思考的行为。比如,他们可能会突然抢夺别人的玩具,或者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说出伤人的话。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导致孩子在社交方面遇到困难。他们可能难以与同伴建立稳定的关系,经常被误解或排斥。

小儿多动症的常见原因

那么,小儿多动症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多动症的确切病因。但是,他们认为多种因素可能共同作用导致多动症的发生。

遗传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研究发现,多动症在家族中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多动症患者,那么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就会增加。

神经生物因素也与多动症有关。大脑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异常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多动症的症状。此外,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也可能与多动症有关。

社会心理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学校压力等都可能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或教育方式可能增加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

如何识别小儿多动症

作为家长,如何识别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呢?首先,要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如果孩子经常出现上述提到的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和冲动行为等症状,且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并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了明显的影响,那么就要警惕孩子可能患有多动症。

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区分正常活泼好动与多动症的区别。正常活泼好动的孩子虽然也会表现出一些类似的症状,但他们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可控的,且不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明显的影响。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则是无目的的、不可控的,且会对孩子的各个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应对策略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多动症,家长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无助,但其实有很多具体的应对策略可以帮助孩子。

1、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对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和冲动行为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家长应该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律能力。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2、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一个温馨、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能让孩子感到安心和自信。家长应该尽量避免频繁搬家或产生家庭矛盾,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

3、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并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励机制。体育活动能帮助孩子释放过剩的精力,改善过度活动的症状。同时,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明确告诉孩子遵守规则的好处和违反规则的后果,当他们表现出良好行为时,及时给予奖励和表扬。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让儿科医生或心理学家为孩子提供全面的评估和治疗建议。

总结

作为家长,了解这些知识对于帮助孩子克服多动症带来的挑战至关重要。相信小儿多动症将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同时,希望家长们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耐心,与孩子共同努力克服这一困难。相信在家长们的关爱和支持下,孩子们一定能够茁壮成长并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