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3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全面了解冠心病,预防与治疗并行 - 数字报刊系统 分娩镇痛的相关知识 全面了解冠心病,预防与治疗并行 阑尾炎术后如何快速恢复? 睡觉时打呼噜?可能是这种呼吸病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了解冠心病,预防与治疗并行

作者: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宋丽娟

心脏作为人体生命的核心引擎,它旨在通过日复一日的跳动,将氧气和营养输送到全身。但是,这颗引擎的健康常常被一种常见的疾病威胁——冠心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冠心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

对于患者和家属而言,了解这一疾病的前因后果、预防手段和治疗方法,便是保护心脏健康的第一步。

冠心病到底是什么?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通俗来说,就是心脏自身的供血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问题。健康的冠状动脉柔软通畅,血液流动顺畅;但当血管内壁逐渐堆积脂肪、胆固醇等物质形成斑块(类似水管内的水垢)时,血管会变窄甚至堵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这种长期缺血可能就会引发心绞痛(胸口闷痛)、心肌梗死等。

冠心病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长期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遗传倾向等都可能加速血管的“老化”,这些风险因素往往隐匿在人们的日常习惯中,许多人直到发病前都未察觉异常。因此,只有认识并控制这些“隐形推手”,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

如何识别冠心病的“预警信号”?

在临床上,冠心病的早期症状常常会被忽视或误判为其他问题。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可能还会放射至左肩、手臂甚至下颌,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休息后缓解。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典型症状,尤其对于女性、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头晕、上腹部不适或呼吸短促。

特别注意的是“沉默型心肌缺血”。若患者长期患有糖尿病或神经病变,可能就会因痛觉迟钝而无法感知到明显的胸痛,却可能突发心肌梗死。因此,对高危人群而言,定期体检(如心电图、心脏彩超、血脂血糖检测)便是发现潜在问题的关键。如果出现突发剧烈胸痛、大汗淋漓或濒死感,应立即就医,这些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征兆。

预防冠心病的四道防线

1. 饮食管理

预防冠心病的核心其实就在于改变可控危险因素,饮食管理是第一条防线通过减少动物脂肪摄入,用橄榄油替代猪油,多吃深海鱼类补充Omega-3脂肪酸,每日保证半斤新鲜蔬果的纤维摄入就能很好地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隐性盐分的控制

2. 运动干预

运动干预需要循序渐进的,建议大家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如快走、骑自行车),能够有效提升血液携氧能力,但需注意运动前后充分热身,心功能不全者可采用间歇式训练。若已确诊冠心病,则可以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心脏康复训练,通过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改善侧支循环。

3. 戒除恶习

戒除恶习也是刻不容缓毕竟,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持续痉挛,酒精过量则会引起心律失常。值得大家注意的是,电子烟并非安全替代品,其释放的化学物质同样危害血管健康。心理压力管理同样十分关键,长期焦虑的存在也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建议大家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练习调节自主神经平衡

4. 定期体检

除此之外,40岁以上人群平常还应每年监测血脂四项,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颈部血管超声往往能早期发现动脉硬化迹象,也可以定期进行检查。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可考虑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测,从而量化评估血管病变程度。

关于冠心病的科学治疗

1. 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如何配合?

一旦确诊冠心病,药物治疗与生活干预需要同步进行目前,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硝酸酯类药物缓解心绞痛,以及控制血压或血糖的药物。患者需明确每种药物的作用和服用禁忌,例如他汀可能引起肌肉酸痛,长期使用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但药物并非万能,它需要与健康生活习惯形成合力。就比如说,服药期间过量摄入高脂饮食会抵消降脂药的效果;缺乏运动便可能加重动脉硬化程度。患者在复诊时,应主动向医生反馈生活调整的细节(如饮食记录、运动频率),以便医生动态调整方案。强调的是,药物不能随意停用,尤其是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药物,突然停用可能诱发心梗

2. 介入与手术的适用场景

当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症状或血管严重狭窄时,医生可能还会建议进一步治疗。介入治疗(如心脏支架)就是通过微创方式撑开堵塞的血管,恢复血流;搭桥手术则是用患者自身的血管建立新的“血液通道”。这些技术能有效改善血供,但并非一劳永逸。术后仍严格用药,防止支架内再狭窄或桥血管堵塞。

无论是选择介入还是手术,患者充分了解其风险与获益。比如,支架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搭桥手术创伤较大,需评估患者的整体耐受能力。在此过程中,家属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家属往往能够协助患者理解治疗意义、术后护理要点,并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综上,冠心病的防治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毅力的持久战。从了解疾病本质到调整生活习惯,从规范用药和手术治疗,每一步都需要患者与家属的积极参与。医学进步为人类提供了更多对抗疾病的手段,但最根本的“解药”仍掌握在自己手中——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