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3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贵州在全国率先开展转诊中心试点 - 数字报刊系统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强调 进一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健全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谢厚芝 “拐杖医生”的坚守 贵州在全国率先开展转诊中心试点 体重管理是家事更是国事 省卫生健康委 开展项目建设现场培训 贵州省人民医院 完成DeepSeek满血版本地部署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门诊大厅分诊台变“矮”了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在全国率先开展转诊中心试点

 本报讯    91岁的谢大爷家住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征街道。上个月,他突发气喘、呼吸困难到长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经医生仔细检查,考虑谢大爷存在呼吸衰竭的情况,需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经家属同意,医生第一时间启动转诊机制,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红花岗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经对症治疗后,谢大爷转危为安,且病情稳定。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主动帮助我们联系的。我们还没有走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门,区人民医院转诊中心就打电话给我了。转到区人民医院后,有医务人员接待,也不用排队,就直接来住院了。”谢大爷家属忍不住夸赞。

 2024年,遵义市红花岗区发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牵头作用,联合全区百余家基层医疗单位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机制,依托人口信息健康平台等资源,搭建转诊平台,建立“转诊工作服务交流群”,上传患者基本情况、转诊中心审核、信息推送、患者到诊等各个流程,确保转诊患者直接到诊室或病区,减少转诊患者重复挂号、排队时间。为谢大爷这样需转到上级医院就诊的患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大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通过线上转诊申请、审核和传输病历资料、检查检验结果等互认共享,实现全区转诊服务互通互联“一张网”。此外,依托遵义市第一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还可以实现跨区就医的快速转诊服务。”遵义市红花岗区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卢小飞介绍。

 “我们在医院‘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置专窗,指定专人24小时全程负责办理转诊患者咨询、预约到诊等引导服务,对转诊患者实行闭环管理,享受绿色通道,减免挂号费,专人引导就医,随访追踪。让转诊患者得到更及时、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余云湖介绍。同时,转诊患者经上级医疗机构治疗,在康复期或需门诊随诊,在征求患者同意情况下,由临床科室下转至社区一级医疗机构。组织医疗护理专家定期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护理质量督导,指导规范实施转诊患者的服务质量。

 “从辖区医疗机构转诊我们科室的患者,我们会给他们预留床位,根据病情收入普通病房或是重症监护室,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果患者症状缓解后,我们根据情况联系辖区医疗机构,转回当地的医疗机构进行后续康复或是巩固治疗。”红花岗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医师宋兆洪说。

 据统计,红花岗区转诊中心建设至今,接诊机构共接待医共体分院上转患者1600余人次,分院转诊患者诊疗率100%。

 为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2024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转诊中心试点,在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第一批转诊中心建设,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为原则,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按照各级转诊标准和疾病分级诊疗标准,由基层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重点畅通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急危重症患者可直接到二级及以上医院就诊;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

 今年,我省将围绕“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推进医疗资源下沉,畅通城市和县级医院之间的转诊通道。县办医院要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承担县级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市办医院要向市级区域内居民提供代表本区域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省办医院要向省级区域内若干地市提供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部门办医院主要向跨省份区域提供疑难危重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同时,各地转诊中心建设要实现以点带面、迭代升级,分级诊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曾浩洋    杨承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