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3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小儿呕吐背后的原因 - 数字报刊系统 小儿呕吐背后的原因 胃酸过多的原因、症状及应对措施 小儿哮喘的日常护理要点 中药与小儿推拿:小儿咳嗽的全方位疗法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儿呕吐背后的原因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唐勤坤

周末午后,小区的草坪上,一群新手爸妈正带着孩子晒太阳,交流育儿心得。突然,不远处传来一位妈妈的惊呼:“宝宝怎么吐了!”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去,新手爸妈们的脸上满是担忧与焦急。小儿呕吐,这个在育儿过程中频繁出现的状况,总是让家长们手足无措。今天,就来为大家揭开小儿呕吐背后的神秘面纱。

呕吐的类型与特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小儿呕吐并非都是病理性的,它可分为生理性呕吐和病理性呕吐两大类。

生理性呕吐:在婴幼儿时期,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尚未完善,这使得胃内容物容易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进而引发呕吐。这种呕吐通常发生在进食后,尤其是宝宝平躺或剧烈活动后,吐出物多为奶液或食物残渣,没有酸臭味。不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食管下括约肌逐渐发育成熟,大多数宝宝在 1 岁左右,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就会自然缓解。

病理性呕吐:病理性呕吐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涉及多种疾病,包括内科性呕吐和外科性呕吐。内科性呕吐多由感染、胃黏膜受刺激、喂养不当、胃肠功能失调等引起;外科性呕吐则多见于消化道畸形,如食道闭锁、幽门肥厚型狭窄等。

生理性呕吐的原因及应对

生理性呕吐虽然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但了解其原因和应对方法,有助于家长们更好地护理宝宝。

胃部发育不完善:新生儿的胃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贲门松弛,哺乳后奶汁容易从胃部反流至食道,导致溢乳。

喂养不当:如喂乳次数过于频繁、喂乳量过多、乳头内陷、奶嘴孔过大等,都可能导致宝宝吞咽过多空气或奶液反流。

应对方法:

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喂哺过多。

喂奶时,将宝宝头部稍微抬高,使奶液更容易流入胃部。

喂奶后,将宝宝竖直抱起,轻轻拍背,帮助排出胃内空气。

采用体位疗法,如让宝宝保持右侧卧位,将床头抬高15-25度,以减少食物反流。

病理性呕吐的常见原因

病理性呕吐的原因多种多样,家长们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带宝宝就医。

感染: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都可能引起宝宝呕吐。感染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腹泻、食欲缺乏等。

胃黏膜受刺激:如咽下污染的羊水、胃黏膜出血、应激性溃疡等,都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

喂养不当:除了生理性呕吐中的喂养不当外,乳方稀释浓度不合适、乳头内陷等,也可能导致宝宝呕吐。

胃肠功能失调:如胃食管反流、贲门失弛缓、幽门痉挛等,都可能导致食物从胃部反流至食道,引起呕吐。

消化道畸形:如食道闭锁、幽门肥厚性狭窄等,这些消化道畸形可能导致食物无法顺利通过,引起呕吐。

先天遗传代谢病:如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高氨血症、半乳糖血症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宝宝代谢异常,引起呕吐。

病理性呕吐的应对与就医建议

面对病理性呕吐,家长们需要保持冷静,及时带宝宝就医,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观察呕吐情况:注意呕吐的次数、量、颜色及伴随症状。如呕吐频繁、剧烈,或伴有发热、腹泻、血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就医检查:医生可能会根据宝宝的病情,进行腹部平片、腹部B超、胃肠道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积极治疗:根据诊断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抗感染、保护胃黏膜、调节胃肠功能等。对于消化道畸形等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应尽早进行手术。

呕吐宝宝的家庭护理

除了及时就医和治疗外,家长们还需要做好呕吐宝宝的家庭护理工作。

保持宝宝清洁:呕吐后,及时清除宝宝口腔内的呕吐物,防止吸入型肺炎的发生。同时,更换被污染的衣物和床单,保持宝宝皮肤干燥。

合理饮食: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如需要暂停辅食、减少喂奶量等。

体位疗法:如上文所述,采用体位疗法有助于减少食物反流,缓解呕吐症状。

心理安抚:宝宝呕吐时,可能会感到不适和恐惧。家长们应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安抚,帮助宝宝缓解紧张情绪。

总结

小儿呕吐是一个复杂的症状,可能涉及多种原因。家长们需要保持冷静,学会区分生理性呕吐和病理性呕吐。对于生理性呕吐,可以通过合理的喂养和体位疗法进行缓解;对于病理性呕吐,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同时,做好呕吐宝宝的家庭护理工作,也有助于宝宝的康复和健康成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