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的特点,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不过,只要我们在脑卒中急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就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大大提高康复的机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脑卒中急诊的关键步骤。
快速识别:捕捉脑卒中的微妙信号
脑卒中的症状多样且紧急,准确识别是启动急救流程的第一步。以下症状一旦出现,务必立即警觉,迅速行动:
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尤其是单侧肢体,这可能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或出血。
语言障碍:说话不清、词不达意或无法理解他人言语,这通常意味着控制语言功能的脑区受到了影响。
视力模糊或丧失:单眼或双眼视力突然下降,可能是脑血管病变影响到视觉神经通路。
平衡失调:步态不稳,容易摔倒,这可能是由于小脑或脑干等控制平衡功能的区域受损。
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通常意味着颅内压升高,可能是脑出血的征兆。
意识改变:如嗜睡、昏迷或意识模糊,这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广泛受损导致的。
记住FAST原则:“Face(脸)是否下垂,Arm(手臂)能否平举,Speech(言语)是否清晰,Time(时间)立刻拨打急救电话”。FAST原则简单易懂,有助于快速识别脑卒中症状,为急救赢得宝贵时间。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启动生命救援链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不要犹豫,立即拨打120或当地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保持冷静,尽量让患者平躺,避免头部剧烈晃动,不要随意给患者服用任何药物,包括降压药或阿司匹林,除非急救人员指导。
在等待过程中,可以简单询问患者是否感觉疼痛、是否有过敏史等,这些信息对于急救人员到场后的初步处理至关重要。同时,保持通信畅通,随时接听急救人员的电话,按照他们的指示进行初步处理。
急救人员到场前的初步处理:稳定病情,为救援赢得时间
在急救人员到场前的宝贵时间里,家属的初步处理对于稳定患者病情、为后续救援赢得时间至关重要。以下是家属应迅速采取的几项紧急行动: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是首要任务。如果患者有呕吐现象,应立即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发窒息危险。若患者意识不清,可轻轻将其侧卧,以自然保持呼吸道畅通,减少误吸风险。
保暖与安静:为患者盖上毯子保暖,避免受凉加重病情。同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嘈杂环境刺激患者,减少情绪波动。
记录发病时间:准确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这对于后续治疗至关重要。发病时间对于溶栓治疗等紧急治疗措施的选择具有决定性意义。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呼吸、心率、血压等,及时向急救人员报告。
急救人员到场后的配合:专业救治,争分夺秒
急救人员到场后,他们会进行初步的生命体征监测和病情评估,可能会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等紧急处理。此时,家属应积极配合急救人员的工作,提供患者病史信息,包括既往疾病、过敏史等,以便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同时,家属应保持冷静,不要过度干扰急救人员的工作,遵循他们的指示进行配合。如果需要转运至医院,家属应迅速准备必要的物品,如病历、医保卡等,以便就医过程中使用。
快速转运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
脑卒中患者需尽快转运至设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卒中中心的医院。这些医院通常拥有先进的检查设备(如CT、MRI)和专业的救治团队,能够迅速进行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的损伤。
急诊室内的紧急处理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以下紧急处理:
1.快速影像学检查:通过CT或MRI确定脑卒中类型及部位。
2.溶栓治疗:对于符合条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尽早进行溶栓治疗。
3.生命体征监测与支持:维持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稳定。
4.必要时手术治疗:对于出血性卒中或严重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能需要紧急手术干预。
后续治疗与康复
急诊处理只是第一步,脑卒中患者的后续治疗和康复同样重要。这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脑卒中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在急诊时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就能为患者赢得生机。希望大家都能了解这些知识,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挽救生命,减少脑卒中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