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3月2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子宫肌瘤,切还是不切? - 数字报刊系统 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关知识 心脏粘液瘤的相关知识 患了乳腺炎,该怎么护理乳房 子宫肌瘤,切还是不切?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子宫肌瘤,切还是不切?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莫桂花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常影响生活质量。面对肌瘤,手术切除还是保守治疗?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本文旨在帮助女性全面了解子宫肌瘤及其治疗选择,以便在面对这一健康挑战时,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了解子宫肌瘤,关爱女性健康,至关重要。

子宫肌瘤的定义与分类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

它并非单一类型,而是根据生长部位、与子宫肌层的关系以及肌瘤的数量和大小,有着详细的分类。

按生长部位,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按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则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类型的肌瘤,长了3个或3个以上肌瘤我们称之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症状与危害

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与肌瘤的大小、数量、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是否变性有关。

最常见的症状为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这主要由肌瘤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大或子宫收缩异常引起。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腹部肿块、白带增多、下腹坠胀及腹痛等症状,长期出血更可能引发贫血,导致面色苍白、乏力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子宫肌瘤还可能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特别是当肌瘤位于子宫角部或压迫输卵管时,可能阻碍精子和卵子结合,导致不孕。同时,肌瘤也可能干扰胚胎着床和发育,增加流产风险。

在特殊情况下,如宫颈肌瘤或阔韧带肌瘤,还可能压迫膀胱、直肠等器官,引发尿频、尿急、排便困难等症状。

尽管子宫肌瘤恶变率较低,但肌瘤迅速增大或不规则出血时,仍需警惕恶变可能。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相关的检查结果,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决策:切还是不切

面对子宫肌瘤,许多患者都会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选择手术切除还是保守治疗?其实,这个决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的部位、大小来综合考虑。

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肌瘤,特别是近绝经期的女性,可以选择定期观察。因为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肌瘤可能会自然萎缩。此外,对于症状较轻、全身情况不宜手术或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药物治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常用的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米非司酮等,它们可以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缩小肌瘤体积、减轻症状。

然而,对于症状严重、肌瘤体积大、生长迅速或疑有恶变的患者,手术治疗则是更为明智的选择。手术的目的主要是切除肌瘤或整个子宫,以消除症状、预防恶变并保护患者的生育能力(如果可能的话)。手术类型包括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切除术等,具体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及肌瘤情况来决定。

当然除了以上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治疗方法。如高能聚焦超声(海扶刀):一种无创治疗,适用于要求保留子宫患者。但有肌瘤残留、复发风险。类似治疗方法还有微波消融等。还有子宫动脉栓塞术:它是通过阻断子宫动脉及其分支,减少肌瘤的血供,延缓肌瘤生长,缓解症状。不建议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用。

决策考虑因素

治疗子宫肌瘤需综合考虑多因素。年龄和生育要求是关键,年轻有生育需求者倾向保留子宫手术,年龄大无生育要求者可能选子宫切除。

肌瘤大小和位置也影响治疗,小且位于肌壁间的肌瘤适合药物或观察,大或位置特殊者如宫颈、阔韧带肌瘤则需手术。

症状严重程度同样重要,贫血、剧痛等严重影响生活时,手术可能是优选。同时,需警惕恶变风险,虽恶变率低,但肌瘤迅速生长或不规则出血时,应及时手术以防恶变。

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调整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肌瘤是否复发或恶变。如果发现任何异常症状或体征,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手术史和病情情况。

除了身体上的护理外,患者还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应激事件,可能引发患者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因此,患者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结语

子宫肌瘤治疗需个性化,切与不切需综合考虑多因素,非简单选择题。面对肌瘤,患者应保持冷静理性,不必恐慌焦虑。通过定期妇科检查、及时治疗及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发展,保护自身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