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从摆放的场景看到了很多孤单,对未来还没有明确的方向,但这里面还是有绿色植物,其实你还是很想往好去发展,对不对?”在贵阳市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心理治疗室,临床心理科负责人冯稳正在通过心理沙盘和一名来访者进行沟通和治疗。
“在心理门诊设置之前,很多有心理诊疗需求的患者都选择到贵阳市区去就医。”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负责人李鹏介绍。
近年来,我省全力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体系。2024年10月10日,《贵州省精神卫生条例》正式施行。《条例》规定,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有效衔接的心理健康促进与服务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推动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2023年,省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下发文件,加快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大幅提升非营利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健省、市、县三级精神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今年,我省鼓励各地依托精神专科医院,或精神科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儿童医院、老年医院、其他专科医院,在院内单独区域或独立院区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同时,加强临床心理门诊、睡眠门诊设置,确保每个市州至少有1家医院提供相关服务,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家县级公立医院设置精神心理门诊。同时,要加强精神专业人才培养,拓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杨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