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对口支援等形式提高当地卫生服务能力,保障贫困人口健康。”
乌蒙山区片区曾是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曾经不仅是贵州省内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2023年7月,中央统战部印发《关于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的工作方案》,开启了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的全新篇章。(“地域”帮扶指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定点或对口帮扶毕节8个县市。“领域”帮扶指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聚焦科技、产业、教育、健康和人才五大领域,将帮扶活动拓展到毕节全市)。
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以来,实现了帮扶资源互补共享,促进统一战线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参与试验区建设的新格局。其中,各民主党派利用自身优势,不断丰富帮扶形式和载体,持续加大对毕节卫生健康领域的帮扶力度,让乌蒙山区盛开“健康花”。
建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今年,对于毕节市赫章县的熊女士来说,迎来了人生的“崭新”时刻。曾经困扰她十余年的右侧面颈部肿瘤问题,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顺利进行了手术,恢复效果不错。
熊女士在十多年前无意间发现右侧面颈部有一指头大小结节,未出现特别明显不适,也就没有进行规范化治疗。直到去年底,熊女士右侧面颈部结节迅速增大,如拳头般大小,并出现红肿、溃烂、恶臭等现象。
元旦过后,熊女士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得知颈部肿块竟是恶性肿瘤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一度想放弃治疗。
熊女士的病情较复杂,手术难度极大。该院副院长、头颈肿瘤专家王佳峰主持并组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烧伤整形外科、口腔科、影像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MDT)进行会诊,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1月13日,头颈肿瘤手术MDT团队共同为患者完成面颈部巨大恶性肿瘤切除术。同期,由烧伤整形外科手术团队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面颈部缺损。经过9小时的奋战,手术团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个月,熊女士来到医院复查,皮瓣愈合良好。
“非常感谢你们尽心尽力的治疗,也感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让我们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熊女士激动地说。
2022年10月,在农工党中央与浙江省委统战部的支持下,浙江省人民医院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正式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现如今,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以“一院两区”的运行管理模式,III、IV级手术占比连续两年保持高位增长,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实现了在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突破;在贵州省综合改革示范奖现场评选中获“改革先锋队”称号。
36家省外医院结对帮扶
农工党11个省委会与毕节8个县(市、区)签订结对帮扶协议,联引36家省外优质医疗机构与毕节市24家医疗机构开展结对帮扶,实现了农工党省级组织帮扶县(市、区)和县级公立医疗机构“两个全覆盖”。
2022年6月,在农工党中央协调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大方县人民政府签订医疗对口帮扶协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新性采用“1+2+8+N”团队帮扶模式,即1位学术院长全面负责学科建设,2名骨干医生挂职大方县人民医院副院长,8个统一战线专家工作站,以及N名华西的管理和业务专家团队线上线下灵活支援。专家团队以“在线+在位”联合方式,开展“师带徒”帮扶、教学门诊帮扶等形式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采取“诊疗技术—专科建设—医院等级—医院管理”全序列支援,积极探索丰富多党合作实践。
两年多来,胰腺十二指肠切除,左三肝巨大血管瘤切除,右半肝癌切除,腹腔镜中肝切除,腹腔镜左半肝切除,腹腔镜破裂脾切除,腹膜后巨大包块切除……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帮扶下,大方县人民医院一次又一次开展高难度手术,县域内就诊率和省外病人就诊率连年提升。
2023年,大方县人民医院建成了华西—大方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一体化中心院前MDT远程多学科会诊系统。在急危重症救治一体化中心基础上,华西医院帮扶新增了5G移动查房车,大方县人民医院迈入了依托华西重症的5G实时、远程查房时代。
2024年,毕节市获批三级综合医院3家、三级中医医院1家,新增三级医院创历史最多,全市三级医院达12家。获批立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建成岐黄学者工作室2个,国医大师工作室2个,毕节市中医医院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拥有双“国医大师工作室”的市(州)中医医院。
点、面、线结合
在致公党贵州省委、省卫生健康委、贵州医科大学的号召下,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建立结对关系,成立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七星关分院;七星关区中医妇幼集团医院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达成帮扶合作协议。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帮扶团队制定了点、面、线结合的帮扶举措。“点”,即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家驻点帮扶七星关区人民医院;“面”,即利用医联体、专科联盟等资源,定期不定期邀请专家团队到七星关区人民医院开展临床指导、学术交流;“线”,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七星关区人民医院科室与科室间建立专科联盟。2024年12月,七星关区人民医院顺利晋升“三级综合医院”。
同时,还印发《毕节市市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试行)》,将七星关区人民医院、中医妇幼集团医院纳入浙毕医院医联体共建单位,错位申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截至目前,毕节市建成21个县域医疗次中心(2024年建成8个)。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以开展“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为新的契机和平台,毕节卫生健康事业正在成为地方改革发展实践的展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