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3月2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习水县探索“三个三”模式 助推基层医疗提档升级 - 数字报刊系统 习水县探索“三个三”模式 助推基层医疗提档升级 踏春送医暖民心 思南县:延伸医疗服务触角   织密乡村健康守护网 贵州省儿童生长发育专项能力提升中级培训班 暨贵州省儿童生长发育专科联盟启动会在贵阳举行 安龙县 开展“我能让别人健康”主题述职评议 水城区 组建27家县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毕节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举行2025年学术年会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习水县探索“三个三”模式 助推基层医疗提档升级

作者:○ 本报通讯员 何 进 欧茂琴

近年来,遵义市习水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部署,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以“金湾—习水”对口协作为纽带,探索“三项协同、三大机制、三重保障”模式,助推基层医疗提档升级。

深化“三项协同”

构建村域医疗服务新体系

需求与资源精准协同,加快村卫生室提升改造。习水县创新“东部资金+本地需求”定向投入模式,分年度分批次投入协作资金对该县偏远村卫生室实施“示范村卫生室”改造,融合诊断室、治疗室、留观室、药房、公共卫生室等基础功能,增设慢性病管理区、基础检验室等模块,实现“五室两区”布局。近三年,东西部扶贫协助共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改造村卫生室。

标准与功能有机协同,推动服务能级跃升。习水县引入珠海市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制定《村级缩小版卫生院建设指南》,明确功能分区、设备配置、服务清单3类18项指标。在124个示范卫生室增设中医药服务、康复理疗等特色项目,形成“基本医疗+特色服务”模式,村级诊疗病种从12类扩增至23类,村级卫生室日均接诊量从5人增至11人,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93.17%、91.75%。

硬件与机制同步协同,激活长效运营能力。习水县建立“基建+智慧”双驱动机制,依托珠海技术团队开发远程诊疗系统,投入协作资金采购DR设备、智能健康一体机等,同步开发远程诊疗系统,13个边远村实现“县—乡—村”三级影像实时传输,使村级卫生室具备血常规、心电图等基础检验能力,服务半径覆盖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创新“三大机制”

实现管理服务双升级 

制度嫁接转化机制,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习水县构建“1+1+5”制度体系(1套珠海规范、1项本地细则、5类操作手册),引进东部乡镇卫生院的院感防控、分级诊疗等制度转化为村级适用标准。创新“村级首诊—镇级复核—县级兜底”服务链,2024年基层首诊率同比提升26%。

动态效能提升机制,以评促建树标杆。习水县开展村卫生室“示范、标准、合格”创建活动,设置设备使用率、慢病管理覆盖率等核心指标,充分发挥示范村卫生室的引领作用。目前,已建成示范村卫生室124间,带动全县村卫生室整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建设—评价—优化”闭环。

数字赋能监管机制,一网统管提效能。习水县共建“心电一张网”平台,整合电子健康档案、远程会诊等6大功能,实现县镇村三级数据互通。覆盖该县16个乡镇(街道)20村(居),受益群众30000人,其中脱贫户、防贫监测对象9000人。

健全“三重保障”

破解人才服务瓶颈

创新编制供给,打破基层用人壁垒。习水县针对乡村医生人才短缺和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金湾—习水多措并举协同发力,从优化村医队伍结构出发,调配39个“村级卫生院特设岗位”,突破编制总量限制实行“县聘乡管村用”,派驻到指定村卫生室,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技能水平。珠海选派47名专科医生驻点帮扶,建立“1名珠海导师+N名本土医生”帮带机制,开展慢性病管理、急救技能等专题培训46期。输送23名年轻医生赴珠海进修,开展“跟岗学习+技术反哺”行动,帮助23名进修医生快速成长为科室骨干并带动更多医生共同成长。

强化人才保障政策,让青年一代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习水县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机制,确保在岗乡村医生“财政定额补助+政府购买服务”人均待遇不低于5000元/月。县级财政每年投入300余万元,将乡村医生全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保障范围。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