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3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悬壶济世的古代女名医 - 数字报刊系统 悬壶济世的古代女名医 七绝·乙巳惊蛰 金蛇献瑞 春雨辞(两首) 别让爱在等待中荒芜 “花如剪彩层层见” “书香”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悬壶济世的古代女名医

作者:○ 刘 凯

    在中国古代,医学领域也绝非是男性的专属领地。尽管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仍有许多女性在医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或悬壶济世,或著书立说,或传承家学,或创新医术,为古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古代医学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师徒相传,二是家族传承。在家族传承中,女性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医学世家会将医术传授给女儿,以便她们在家族中发挥作用。此外,女性在妇科、儿科的诊疗中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也为她们从事医学提供了条件。


  汉代女医 义妁

    义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女医生,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她拜长安第一名医郑无空为师,苦学医术,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医术,尤其擅长妇科疾病的诊治,被誉为“女中扁鹊”。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义妁曾为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治病,因其医术高超而受到汉武帝的册封,成为西汉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医。义妁的医术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还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义妁的贡献不仅在于她的医术,还在于她打破了性别壁垒,为女性从事医学树立了榜样。她的成功证明了女性在医学领域的潜力,也为后世女性从医开辟了道路。


  晋代女医 鲍姑

    鲍姑,晋代上党(今山西省长治)人,医家葛洪之妻,以其精湛的针灸技艺闻名于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施灸家。葛洪去世后,鲍姑继承丈夫衣钵,来到岭南苦心钻研医术,尤长于灸法,以针灸治疗妇科疾病,她的针灸技艺被誉为“神针”。鲍姑的贡献不仅在于她的医术,还在于她对医学理论的探索。她与葛洪共同撰写的《肘后备急方》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记载了许多实用的医疗方法和药方。鲍姑的医术和学术成就为后世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她的灸术也流传了几代。鲍姑去世后,岭南人民修建鲍姑祠,以志纪念。


  唐代女道士 胡愔

    胡愔,道号见素子,今浙江金华人,居太白山(位于陕西郡县南),约生活于晚唐时期。

    胡愔幼年便开始修道,有志于道教炼养方术,并脏腑理论素有研究并有所得。她认为五脏“各有所主”“五脏者,神明魂魄志精之所居也”。因此,五脏之气,对人体各组织均有重要作用,她主张保护五脏以祛病延年,“五脏坚强,则内受腥腐,诸毒不能侵;外遭疾病,诸气不能损,聪明纯粹,却老延年”。这些思想为她今后的从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著有《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图》《补泻内景方》,至今仍为医家所倚重。


  宋代女医 张小娘子

    张小娘子是北宋嘉祐年间的著名民间女医师,因其医术高明,仁宗皇帝曾召她入宫,为宫中妃子们调理容颜。经张小娘子的调养,宫中妃子各个变得貌美如花,肤如凝脂,白暂嫩滑。仁宗皇帝龙颜大悦,遂赐名“女医圣”,并称其为“张小娘子”(唐宋年间,统称年轻貌美女子为“小娘子”)。

    张小娘子的医术主要体现在外科领域,她擅长使用刺割膏贴及内服药物来治疗各种疾病,尤其在外科治疗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她遇到一位走方老医,获得了痈疽异方和其他治疗方法,并通过不断实践,成为了一名外科女名医。


  宋代女医 冯氏

    冯氏是宋代妇科名医郭昭乾的妻子,懂得医理脉学,擅长治疗妇科疾病,素有名望。据史书记载,有一次宋高宗赵光义的爱妃得了重病,御医们都束手无策。高宗闻听冯氏医术非常高明,便急召冯氏进宫诊病。冯氏诊断后,开出药方,几天后,皇后便痊愈了。高宗对冯氏的医术大为赞赏,封赐她为“安国夫人”。


  明代女医 谈允贤

    谈允贤,江苏无锡人,其祖父、祖母精通医药,将全部秘方和制药工具传授给了谈允贤。谈允贤看到很多妇女患了妇科病后羞于诊治,便专攻妇科,由于她苦心钻研,终于成为当地的“妇科专家”。50岁时,她写成了医学著作《女医杂言》,收载妇科病案31例,涉及流产、经病、产后诸疾、腹中结块诸证,成为我国古代极少见的专科医案书。

    谈允贤的医术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还对后世妇科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末女名医 曾懿

    曾懿,字伯渊,清咸丰二年(1852)出生于四川华阳县一个官绅家庭。她幼时便研读过《内经》《伤寒》等医学著作,长大后逐渐通晓医理,成为一位正牌的女医师。

    在当时民族危机严重、变革呼声日趋高涨的背景下,曾懿接受了进化论和改良主义思想,认为行医可以救国,而女学同样可以救国。她在《中馈录》和《女学篇》中表达了这一思想,成为了早期“女权主义者”的概念性人物。

    曾懿一生行医无数,著有《医学篇》一书,分为《诊病要诀》《杂病秘笈》《幼科指迷》《寒温指迷》《妇科良方》《外科纂要》等六辑,对后世影响很大。

    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自有一片天。古代女医生的故事被传颂至今,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凭借高超的医术和卓越的学术成就,打破了性别壁垒,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她们的事迹不仅为后世医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提升作出了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