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词,人们日常交流中常用到,那就是书香,比如书香门第、书香世家、书香子弟等。书香到底是种什么香?
大多数人会认为,书香指书墨之香。然而,当人们追溯历史,发现书香并非书籍本身的香,而是芸香。
芸香,又称芸香草、诸葛草、香茅筋骨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子呈羽毛分裂,花黄色,全草有香气,可以驱虫、通经、祛风。古人认为,放置适量的芸香草,使其所含的挥发成分在书籍周围保持一定的浓度,可以消灭害虫或使害虫不敢接近。而夹有芸香草的书,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关于芸香,最早的文献记载《礼记·月令》云:“(仲冬之月)芸始生。”郑玄注:“芸,香草也。”
三国时期鱼豢的《典略》云:“芸草,辟纸鱼蠹(音dù 读‘肚’),故藏书台称芸台。”《洛阳宫殿簿》亦云:“古者秘阁藏书,置芸以辟蠹,故号芸阁。”由此可见,芸香辟蠹法早在三国时期就已运用。
唐宋时期,随着雕版印刷的流行,无论内府还是私人藏书都多了起来,芸香辟蠹开始广泛流行,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前人的诗词、笔记中窥知一二。唐代杨巨源的《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云:“芸香能护字,铅椠善呈书。”宋代邵博的《闻见后录》云:“芸草,古人用以藏书,曰芸香是也。置书帙中即无蠹。”
明清以后,芸香不再是唯一的防虫之法,麝香、樟脑也可以辟虫。但芸香辟蠹,仍然是传统藏书家的最爱。芸香因其名称本身就极富诗意,再加上有护书之功效,自然便成为文人们争先恐后歌咏的对象。
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已很难见到芸香了,即便是防蠹,人们大多也是选择含化学成分的药剂。芸香情结,恐怕更多的只是书卷里所蕴藏、沉淀的一种美丽而遥远的历史记忆和个人缅怀罢了。